欢迎来到江南影视艺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部门首页 >> 规划与总结 >> 实践与总结 >> 正文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创新报告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创新报告

本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吸取了国内外优秀案例典型的成功经验,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做了大量调研和实验教学后逐步形成了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实现人人学有所获,人人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在完成课程后都能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与创业知识,不同的个体在创新创业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教学实践全过程贯彻中推进分层次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做好理论科研和平台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理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与长远的战略意义。

1.先进创新创业方法引入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艺术类高职院校与理工类院校相比,科研的转化与理论创新具有其特殊性。创业与创业教育是目前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崭新领域。我校根据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科与专业发展特点,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相关产业环境做了大量现状调研与分析,各二级学院在分管院长带领下集体组织理论学习、备课,定期组织研讨会就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提炼与探讨并逐条攻克,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和创新工具。本校在教学中尝试引入“TRIZ”、“5W2H”、“VOC”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新模式等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种创新创业方法理论中较为系统、应用效果最好的方法体系,与本校项目制教学特点进行有机融合,逐步完善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体系。

2、强化跨界组合的能力培养

跨界组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意在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课程通过模拟大中型创新创业项目,从立项-研发-生产-维护等一系列可能发生问题的层面,寻求问题解决之道。学生则需充分调用之前所学专业技能和广泛的知识背景,对课题进行发散性研讨,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专业特长,使用不同的科技载体和实际表现形式,藉此整合目标项目。

具体能力的培养目标是:

(1)分析推理能力。通过项目化实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具体项目操作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对项目可行性的认知和设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升。

(2) 创新合作能力。通过头脑风暴训练、创造性工作方法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团队整合培训,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善于创新的作风和善于创造的设计能力,养成学生创新的设计信条及善于整合身边可利用资源的工作方法。

(3)设计表达能力。完美地呈现出自己的设计意图,是创业者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团队作业的演讲训练,学生将具备简洁明晰地阐述设计思维、展现设计亮点、说服客户的能力。

3、以“项目引领”整合专业理论和技艺

项目引领的核心是市场导向,就是按照客户对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由导师整理出实现这一项目设计要求的知识点、创新点、疑难点,并一一分解成各门课程每一节课的讲授要点,层层剥笋,循循善诱。对导师而言,最难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能够包揽该门课程知识点的一个或几个项目,其次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要我学”为“我要学”。

4、把团体学习的理念贯穿全过程

项目化教学理论效果之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此之高,“团体学习”功不可没。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尝试,使得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个人在“团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增加个人必须依靠团体的归属感。

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建人彼得·圣吉的观点,“团体学习”是指“团体整合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其积极意义在于:一是“增智”,即能够帮助组织中的成员,形成共同愿景下的激励因素,实现组织3>1+1+1的能力;二是“协调”,即用充分沟通的方法,促使全体成员配合默契;三是“扩散”,即充分采用人际传播的方法,使得全员的信息沟通产生最佳效果。

把团体学习的技术运用到各专业的项目化实训中的时候,应在如下方面加以实施:

(1)任意组合的团体。这种任意是指尽可能让学生选择他们“合得来”的同学形成一个项目小组,当然也要兼顾诸如不同专业搭配、男女搭配这样的硬性指标。此种分组模式应建立在学生间有一定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否则会在一两周课程后在团队间进行成员互换。

(2)用责任感培养兴趣。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承担该教学项目设计中的一个部分,这部分的学习成果将影响到本组的整体水平和集体得分。木桶的短板决定其容积,因而每个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学习兴趣调整到最佳点。

(3)深度探询。一般说来,最初的设计都不是最佳的设计。在小组会上,在课余思考时间内,自己承担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好解决,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向导师、同学或有识之士请教,获取真知灼见,使得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比较成熟,具有创新意义。

(4)激励与负激励。集体荣誉是最大的激励,那些平时胆怯的同学为了集体的得分,也总是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回答导师的提问,提供有见识的解决方案或抛砖引玉,为后续的深化设计提供灵感。一旦谁对学习不抱有热情,就会牵累大家的学习成绩,受到大家的无声的指责,形成巨大的学习压力。

5、跨界组合项目化实训理论的具体实施方法

(1)选项要点

在项目化实训教学中,应采用能够囊括大量专业技能诉求的项目,让知识点在实际分析操作中被消化理解。除了针对特定训练目标的模拟项目演练,导师及院系还应主动邀约相关企业参与,而实践中的相关企业往往十分愿意配合。这不仅是项目经理们可以获得“客座教授”的名誉,从而为他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加分,而且企业的相关项目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知晓度,培养亲和力,获取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只要校方积极主动地寻找,堪担重任的企业还是可以找到的。

选项要点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作业和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团队作业综合评定”的评分标准。团队作业成绩即项目成果验收,由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定,用企业化项目管理模式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在随即而来的实习及真正进入行业项目时,能实现无缝链接,尽力促使企业运用。

(2)依流程推进

为保证项目化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中最能切实提高作业效率的当数工作日程表制度。学生在团队作业布置后被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每日填写项目进程,描述当前的工作内容及状态,精确到小时。团队中的组长负责审核每日的工作进度是否达标并签字确认,每周一次交由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再次进行审核。老师则不分课上、课外时间,随时根据学生的请求,对其作业进行技术要点分解、项目难点分析、创新点分析,帮助学生尽快完成项目推进计划。

(3)虚拟成就

任何项目的设计都是一个过程,应当用“看板管理”的原则,随时加以“验收”,以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项目设计需要有一个形象进度,并能与其他设计人员同步进取,相互映照,形成激励。这就需要导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公开学生的当时成绩和进步状态,形成一种相对于课程最终成绩的“虚拟成就”。

就像对一个《项目书》的部署、落实一样,项目化实训教学不是在课堂教学之后布置作业让大家完成,而是在教学之前,把项目设计的要点一一列出。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该项目设计中将遇到哪些知识点,从而主动形成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过程中,导师应绘制一张“得分榜”,令各团队在全班即兴“飚创意”,并以各团队为单位,现场评分,张榜公布。该得分将累积计算,其变化情况贯穿该项目化实训全过程。

课后的答疑,则是一种虚拟得分。导师在课后对学生的提问或完成作业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预估他可能获得的得分,在下一次课公开对该项目知识点进行竞答时,再公开评分。

(4)成果发布

项目化实训是重在平时,重在现场创意。就像组织一场场答辩,导师宣布赛点分解、考核验收标准分解,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思路。在对项目知识点进行讲解后,考察学生的领悟和接受程度的方式之一,是当堂进行优秀作业点评,对创新型学生进行表彰,请在场的企业导师对一个个知识点、创新点、兴奋点进行“点”式验收,作出评判。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是随时发布、累积计分的,学生们对此前的学习成果及在全班的排名情况了然于心。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排名名次,学生只有扩大知识点,创新思维模式,对项目设计更加精心、用心,从而使得一门门理论型、技能型的课程,都可以变成一场场竞技型的“点球大赛”,令学生无不专心之至。

一个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必须依赖复合型团队的整体协作,在项目实践中,只要导师和学生共同把握项目化实训的跨界组合、项目引领、团体学习等要点,就不仅有利于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项目,更有益于培育富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本校教学实践中的项目化实训模式理论值得总结、推广。

二、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力和良好的创就业能力的艺术类人才是21世纪急需的人才力量。我们总结了当前国内的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发现有学生素专业质良莠不齐、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专业教学需要、专业课程与社会脱节、学生学习气氛不浓、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认识层面,若要形成艺术类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在深厚的理论基础支持上有效地进行组织和管理。因此如何培养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应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

1.以入学成绩划分层次

本校在教学管理中尝试以每个学生入学测试成绩在全班中排名为依据,确定一个中间学生,以这个中间学生为准,往前往后各排出10名,把这些作为B类学生;高于B类的前10名作为A类;低于B类的后10名作为C类。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这样就鼓励C类学生奋起直追,为加入B类而努力。B类学生认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就能自觉学习。A类学生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势而不懈努力。各类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改进了学习方法,同时教师也能因为学生的进步受到鼓舞,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改革能力,调动教学积极性。

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制订目标

课程建设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市面上现有的教材多为工科类,无法满足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校使用结合了专业特色和产业现状的自编讲义进行教学,并在假期组织教师团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炼优秀创业案例编写专业教材。我们依据讲义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了不同层次目标。制订目标前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备课,弄清本节课重点、关键、难点,哪些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哪些是理解领域的目标,哪些是应用领域的目标。对于A类学生,每节课要求他们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熟悉讲义中案例和习题,并能说出算理,会做拓展题目;对于B类学生,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掌握讲义中案例和习题,能讲出算理,也可做一些变式题;对于C类学生,要求他们学好讲义上的基础知识,能解答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目标可循,增强了他们学习创业知识的自信心。

3.实施课堂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要求

(1)合理组织分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合理组织分层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学内容结构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知识容量适中。其次,正确处理好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不能平均用力,对于重点内容必须重笔浓涂,对于非重点内容就要轻描淡写,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

(2)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综合性新型学科,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通过大量的互动和提问来加以巩固和训练的,这样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对于高层次的问题,要适当给B、C类学生降低要求。

(3)采用分类的学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C类学生应以模仿为主,要引导学生模仿案例进行操作,启发他们寻找创新创业规律,再自己尝试解决同类问题;B类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优化解决方法。同时,要求A类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明白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从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拓展,对今后的创业实践形成指导性思路。

(4)同一练习题不同要求。同一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层要求,对于A类要求他们一题多解,发展其发散思维能力;对于C类,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

4、 分层布置作业

C类作业,一般完成本节课基础知识、带有模仿性或稍有变化的习题,实现基础知识的内化。

B类作业,完成在基本题目基础上有较大变化的变式题目,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A类作业,在完成B类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加一些思考性、创造性的题目,这是对知识强化的过程。

5、分层批阅作业

(1)每班设三个课代表,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A、B、C三类分层上交给各自的课代表。

(2)上交时间不同,第一节自习课后,A类同学必须全部上交作业;B类可上交部分作业;C类及部分未交作业的B类同学,下午放学前必须全部上交作业。这样教师批阅作业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发现各类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准确客观地把握好学生分层,课堂上才能恰当地实施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使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做好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提高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体系:

如何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办学风格与特色。本校课程建设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以通识课程为基础,兼具讲座、专业辅导、实战为辅的创新教育模式,此模式得到了省科协的肯定,将我校列入江苏省创新创业计划名单,给予了师资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与省科协共同商议制定下,我们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标准评估体系,保证创新、创业型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通识授课:(先按比例在各二级学院进行试点教学,就推广至全校学生)

第一课 “你做好创业的准备了吗?” 1课,2小时

第二课 “创业思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 1课,2小时

第三课 “互联网这20年发生了什么,如何打造有逼格的产品” 1课,2小时

第四课 江苏省创业政策解读与指引 1课,2小时

第五课 “初创企业的财务与税收问题” 1课,2小时

第六课 “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 1课,2小时

第七课 “初创企业的的战略规划” 1课,2小时

第八课 “商业计划书的写作” 1课,2小时

第九课 “融资路上的那些事” 1课,2小时

第十课 “我的创业之路”成功创业者现身说法 1课,2小时

第十一课 “初创企业的法律问题” 1课,2小时

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培训讲座安排:每次2-4小时

第一讲:创想(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又名“大学生创业ABC”

第二讲: 创意(大学生创业的灵魂)

第三讲: 创新(大学生创业的技术)

第四讲: 创造(大学生创业的抓手)

第五讲: 创客(大学生创业的资源)

第六讲: 创立(大学生创业的机构)

第一讲:创想(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又名“大学生创业ABC”

1、WHAT (何为创业)

2、WHY (为何创业)

3、WHEN (创业时机)

4、WHERE(何处创业)

5、WHOM (客户发现)

第二讲:创意(大学生创业的灵魂)

1、寻找产生创意的领域

2、创意激发的方法

3、创意筛选

第三讲:创新(大学生创业的技术)

1、创新思维的概念(互动式教学)

2、创新思维的智障(体验式教学)

3、创新思维的方法(实验式教学)

4、创新思维的成果(案例式教学)

第四讲:创造(大学生创业的抓手)

1、创造需求

2、创造供给

3、创造渠道

4、创造环境

第五讲:创客(大学生创业的资源)

1、大学生创业政策分享

2、大学生创业平台借助

3、大学生创业市场划分

4、大学生创业同盟聚力

第六讲:创立(大学生创业的机构)

1、创业机构分类及注册

2、创业机构人员及管理

3、创业机构财务及融资

4、创业机构品牌及资质

专项辅导类:(小班教学,每次20人左右,限于已有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

1、安排导师对创业者进行辅导,讲解路演宣传技巧,以及公司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根据项目数量每次为1课,2小时左右。

2、沙盘模拟--企业基本周期,(实操课,约30-40人)

3、沙盘模拟——供给与需求,(实操课,约30-40人)

实战类:(未做好准备的准创业者进行创业公司相关岗位实践,体验创业公司的工作)

安排初创企业与意向较强的学生对接,给予学生在创业公司实习的机会,为期1-3个月。

三、平台建设

创业即为创造新的事业,它是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体现。我校在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以创造性与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预测和应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变化和服务创业者,已初步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

我校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有以下工作要点: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内涵建设和服务实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校在无锡市各大专院校中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文化的营造为方向,以“基于通识教学的课程体系-基于团队的课题实训-基于思维模式的创新品质的开发”三个层次的成长设置,为有热情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单独辅导。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指导大学生成立青年创业者协会,组织建设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开展学术沙龙、创新竞赛与项目开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并与教务联合制定了创业活动与学分置换计划,有利于帮助青年创业者灵活平衡日常课程与创业实践,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攻克创业难关、实现成果转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站在更高的产业前沿,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果化、产业化。

2.推进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功能整合和业务拓展,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

第一,强化创业教育实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一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能够理性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有效梳理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既要组织有创业辅导热情、符合标准的教师参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更新观念和知识,创新思路和方法,掌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授技能,又要有计划地邀请成功企业家、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开设系列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大学生提高风险意识和判别能力,让企业家的优秀个人特质影响大学生,有效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二要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而快捷地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创业知识结构,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的决策和策略,明确具体的生涯发展途径,有效树立和培养创业理念。

第二,完善创业咨询内容,帮助大学生增长创业知识。一方面可以运用“朋辈”帮扶策略,培训一批辅导员和有过工作经历和创业简历的往届生纳入青年创业者协会组成创新创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工作坊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生涯决策辅导、创业咨询、社团创业模拟等服务为主要内容,为每一个咨询者设计个性化的生涯规划,辅助决策创业路径,提供创业课程选课指导。另一方面要坚持促进校内外、专兼职、学界和产业界相结合的原则,成立创业导师、创业咨询专家和创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三个层次的创业咨询专家团队及法律援助中心,采用定期开放、预约咨询和主题沙龙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业咨询活动。

第三,推进创业模拟体验,帮助大学生强化创业意识。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导向,以各期大学生创业竞赛为龙头,以学生社团创业兼职实习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创业技能拓展活动、校园经营实战大赛、模拟经营大赛等,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可以使学生完全仿真甚至真实地接触社会,迸发活力,将创业意识转变成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创业能力,培养和强化能自主、肯吃苦、敢冒险、会创新、善合作的创业意识。

第四,丰富创业见习实践,帮助大学生培育创业品质。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要依托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开展企业顶岗实习和创业技能拓展训练等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友企业实习,引领大学生踊跃参加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创业见习和社会实践的内涵,在见习实践中加强合作与沟通,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历程中经受磨炼,了解社会,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理念,培养勤恳务实、艰苦奋斗的创业品质。

第五,提高项目孵化成效,帮助大学生激发创业潜能。促进创业项目成功孵化是创业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要借助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的人才聚合优势,有效发挥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筹协调功能,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坚持科技成果项目化、项目成果市场化,加速创新作品和科技成果的孵化,一方面促进以团队的形式传承既有优势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高新技术项目储备。通过创新赛事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相互渗透,锻炼了科技团队,扩大了技术积累,增强了市场嗅觉,为创新创业的一站式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3.争取提高社会资源支持的力度和幅度,提高大学生创业信心。

第一,要建设“校友基金+风险投资”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助推优质创业项目孵化。高校面向各地校友会,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校友会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团队为规模型校友企业做配套。校友会创业基金一方面可以用来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帮助大学生开拓眼界,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针对有创意和有竞争力的创业项目,可以邀请校友企业注资合伙开发,不定期组织创业风险投资考察团对校内的创业意向项目进行投资考察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给予专业建议和业务咨询,帮助创业企业规避风险、成功运营,有效促进了学生优质创业项目的孵化。

第二,建设网络“中小项目交易平台”,促进企业需求与创业者需要的中小项目对接。发挥新媒体优势,建设网络“中小项目交易平台”,将校外科技研发和创业合作需求发布在交易平台上。通过创业服务基地,对平台的注册企业进行认证,组织有专业特长和创业意向的同学以团队的形式承接企业需求的中小项目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活动。交易平台通过数据库系统,记录合作企业的诚信表现和学生的科技获奖、社会实践、项目承担等情况。中小项目交易平台以创业服务基地为第三方,有效促进了学生和企业诚信合作、深度合作。

第三,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与改造,提供创业实践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越来越凸显重要的平台作用,是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创业实践的基地,是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并检验其效果的广阔舞台。我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给予了大量资金、场地与人力支持,旨在加强与社会金融服务机构、创业培训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校友联合会等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努力搭建高校、社会、企业、政府等方面良性互动的创业服务科学化系统,提升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形成和谐、有力的社会支撑服务体系和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业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全社会共同支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累经验,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切实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有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者。

四、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首先应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驱动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创业事业,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行为方面的方向与强度。

1.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创新创业教育在贴近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根本诉求,取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育成果,有效地增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近期来,我校已组织开展了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微电影大赛、剧本创作大赛、海报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现场彩妆大赛、歌舞表演竞赛、数字建模比赛、室内设计竞赛、广告设计艺术大赛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竞赛活动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深受广大学子喜爱。这对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技能水平,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都大有裨益。通过竞赛形式,还能全面激励学生参与竞争,培养风险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为之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充分的精神准备。

2.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与优秀项目

我校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并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各类移动端APP等新媒体为创业学生提供一手创业资讯和交流平台,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在“创新择优、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原则下,鼓励成绩优良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项目部审批、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给予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学校内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基地,设办公区、商铺区、会议室、洽谈区、文印通讯区等办公场所,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发挥空间。

在学校的全方位支持与鼓励下,现已有25家大学生初创企业即将入驻我校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内容涵盖广,质量高,已有部分企业和项目实现盈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音诗画旅游文化舞台秀《太湖传奇》及惠山泥人3D打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产品等学生创业重点项目技术含量高、立意新颖、产业前景好,博得了社会的关注同时还引起了省市领导的强烈关注。无锡市长汪泉及教育厅相关领导就数次莅临我校亲自对项目进行点评与指导,对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寄予厚望。

3.培养“双师型”师资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高职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造就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艺术类人才。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一是正在构建一支富有创造性素质的师资队伍,将专业教师“送出去”,利用双休及假期去相关企业挂岗兼职,了解业界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业界成果。为保证实际效果,还与企业联合制定了挂职人员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用企业的实际标准来考评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否达到行业标准。计划三年内让学校80%的专业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双师型人才。

同时,我校将“导学”理念贯穿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通过创业导师甚至导师组对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实际指导,引导其制定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创业导师除采用本校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外,还可聘请业内一线的技术骨干和项目经理等担任项目指导,让学生了解产业的实际需求与行业规范。每位专任导师直接对所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负责,包括创业团队的建立、创业项目的立项和指导等,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有引导、有计划的方式下进行。